Login

首页 > 收集信息 > 项目开发 > 正文

瀑布模型 --

2013-02-06.Form:互联网

瀑布模型(或称瀑布式开发流程)是由W.W.Royce1970年最初提出的软件开发模型,在瀑布模型中,开发被认为是按照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 (确认), 集成,和维护坚定地顺畅地进行。

在最初的文章中,Royce提倡重复地使用瀑布模型,以一种迭代的方式。但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一点,一些人也不相信它能够作为一种真实世界的过程使用。在实践中,过程很少能够以纯线性的方式进行。 通过回到前面的阶段或改变前一阶段的结果的迭代是非常普遍的。讽刺的是,在Royce 1970年的那篇文章中他讲述这种模型的目的是作为例子来说明这种模式是有缺陷的、不能工作的。事实上,软件开发相关文章中对这个名词的大量引用正是对这个广泛流行的软件开发做法的一种评判。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最早强调系统开发应有完整之周期,且必须完整的经历周期之每一开发阶段,并系统化的考量分析与设计的技术、时间与资源之投入等,因此瀑布模型 又可以称为‘系统发展生命周期’(System Development Life Cycle, SDLC)。由于该模式强调系统开发过程需有完整的规划、分析、设计、测试及文件等管理与控制,因此能有效的确保系统品质,它已经成为业界大多数软件开发 的标准(Boehm, 1988)。

模型(阶段)

  1. 需求定义(Requirements)
  2. 设计(Design)
  3. 实作(Implementation)
  4. 整合与测试(Vertification)
  5. 移交与维护(Maintenance)

粤ICP备09089143号